一、2011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回顧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是國家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作為裝備制造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工程機械行業,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經受住了嚴峻的挑戰。主要特點如下:
㈠、主要產品銷售數額逐步實現理性回歸,符合國家宏觀調控預期。
今年一季度,在去年工程機械市場高熱的慣性作用下,銷售數字繼續增高,3月份出現了歷史高點,挖掘機當月銷售43299臺;裝載機銷售39989臺;汽車起重機銷售6860臺。從二季度開始銷售數額逐步下降,產成品庫存和經銷商庫存明顯增加,應收賬款持續增長,部分產品一直在底部運行,只有少量產品從8月份才開始扭轉了連續下降的態勢。這是由于國家在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十分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的形勢下,堅持宏觀調控政策取向不動搖;為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把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宏觀調控的首要位置,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同時,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出臺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包括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流動性管理和加大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等,促使工程機械行業快速理性回歸,逐步回到平穩的發展狀態,以便保持正常的增長速度。這符合國家宏觀調控預期,有利于工程機械行業長期穩定較快發展。
㈡、生產集中度繼續提高,排頭兵企業引領自主品牌加快成長。
從協會重點聯系的工程機械行業大型企業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看,各項指標均好于全行業。前50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比例又有上升。2011年度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中,徐工、中聯、三一、柳工、龍工、山推、廈工、福田雷沃、國機重工、玉柴重工、山河智能等11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
令人可喜的是,行業排頭兵企業實現了價值驅動式增長,綜合實力迅速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國際產業地位大大提升。正引領行業自主品牌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㈢、科技進步、自主創新獲得新突破,又有一批重大裝備產生。
2011年,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科技投入繼續增多,科研力量不斷加強。如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加大投入,努力調整戰略方向,立志服務于行業,積極參加由工信部“工程機械高壓液壓元件與系統產業化及應用協同工作平臺”的籌備工作;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奠基以來,在江蘇省科技廳和財政廳的重點支持和徐工集團的積極努力下,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工程機械技術研發機構;中聯重科去年成立的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今年各項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新進展;柳工股份今年被科技部批準成為我國惟一的“土方機械行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是我國土方機械行業科研開發、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示范的重要基地,代表了我國土方機械行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一流水平。小松投資建立的全球一流工程機械產品技術發展中心——小松(中國)產品技術發展中心日前在常州建成開業。
2011年度,全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共有22項工程機械產品及技術獲獎。
科研力量的加強使得行業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發展步伐與市場快速前進的步伐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2011年高端產品層出不窮,重大技術裝備又取得新的突破。例如:2000、3000噸級的履帶式起重機,800噸、1200型全地面起重機,12噸裝載機,46噸內燃平衡重式叉車,520馬力推土機,260噸電動輪自卸車等先后在徐工、中聯、三一、柳工、安徽合力、山推、北方股份面世,反映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已經具備了對高端、大型化產品的研制能力。
㈣、投資和重組熱度不減,產業結構愈加優化。
一年來,盡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對行業帶來一定影響,但由于業內企業長期看好工程機械市場需求,使投資和重組熱度不減。例如:徐工集團投資臨港生產制造基地項目啟動和徐工混凝土建設機械產業基地奠基;三一重機80000臺挖掘機項目投產;柳工收購首鋼重汽42%股權與首鋼礦業合作進軍礦山機械;山推混凝土機械武漢產業園落成;熔盛機械合肥新工廠投產;玉柴重工四川瀘州西部基地開工建設;山河智能裝備集團山河工業城奠基;山重建機2萬臺挖掘機項目落成;宇通重工新工業園區奠基;國機集團工程機械板塊重組后的新公司“國機重工”正式揭牌和品牌發布;日立建機5萬臺挖掘機生產基地在合肥開工;山東臨工2萬臺大型挖掘機項目生產基地奠基;福建晉工在江蘇鎮江開工建立產業基地;京城重工汽車起重機底盤生產線改造試運行等等。
另外,卡特彼勒、小松、特雷克斯、沃爾沃、約翰迪爾、斗山、現代等也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和布局,體現了對中國市場的決心和信心。
從產業結構上看,為主機企業,尤其是自主品牌主機企業配套的零部件企業,圍繞主機企業的需要,紛紛加大了投資力度,例如:江蘇恒立高壓油缸股份有限公司新廠投產,川崎精密機械(蘇州)有限公司新工廠開業,榆次液壓新產業基地開工建設等等。另外,各工程機械產品檢測檢驗中心、相關代理商、售后維修服務企業也不同程度地按照市場需求加大了投入和整合,這種上、中、下游各產業鏈的優化發展,為全行業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各項奮斗目標奠定了基礎。 |